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

Economic and Commercial Office of the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首页>经济信息

来源: 类型:

英国现代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金融业和金融区的发展对大伦敦地区和整个英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牵引作用。伦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核心,既有历史积淀的原因,也与英国经济转型机遇、以及英国政府的规划政策扶植紧密相关。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是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因此考察英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对探索我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

一、伦敦金融城及其在英国经济中的地位  
伦敦大都市区分为伦敦城、内伦敦和外伦敦地区,伦敦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The City)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Westminster)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伦敦金融城面积虽小,却是英国的经济中心,大伦敦地区的GDP占英国GDP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GDP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3%。同时,伦敦金融城也是与华尔街齐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一个强大原动力。以下一组数字,不仅可以充分说明伦敦金融城在英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表明它在国际金融服务业各个领域处在世界领导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跨国贷款占全球总额的19%,居世界之首。几乎所有主要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办事处、分支机构或总部。
■管理的投资资产总额达3.6万亿英镑。
■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占全球的35.8%。而纽约只有16%,东京9%,新加坡6%。
■世界上最重要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承揽了全球36%业务量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
■国际债券占全球交易量的70%以上。
■吸引了2/3的世界顶级律师事务所,包括200多家外国律师事务所。
■聚集了超过1/3的《财富》500强公司的欧洲总部。
■集中了近180家外国证券公司,几乎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额是在这里进行的。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的数量(453家)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交易所。2010年伦敦证券交易所IPO募资增长超过500%,89家公司募资高达100亿英镑。2009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股票市值增长了34%,高达1.73万亿英镑。
■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
■世界领先的国际保险业市场之一,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保费收入总计4500亿英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伦敦金融城的保险业。以劳合社为代表的伦敦保险市场是世界保险和再保险中心,有100家左右的跨国保险公司在此营业,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其中世界航空保险业务的31%和水险业务的20%都集中在这个市场,它的最大保费收入来自非水险合同再保险,并占到国际再保险业务的四分之一份额。
劳合社作为“伦敦市场”内的市场是世界上唯一的专业保险市场,也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商业保险人和第六大再保险人,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从事直接保险业务的执照。劳合社是一个由71个独立的辛迪加组成的联合体,这使得劳合社承保人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可以“量体裁衣”为客户设计保障。在很多领域如水险、航空险、海上能源开发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网络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劳合社不仅在“伦敦市场”,而且在全球保险业中都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二、伦敦金融城的历史积淀、产业机遇与政策扶植
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在模式上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而且伦敦金融区发展不仅突出了现代中心城市对管理决策、金融控制和要素集聚的要求,更强调产业集群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综合功能和生态功能。这一金融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形成,既有其历史渊源,也与英国经济转型机遇、以及英国政府的规划政策扶植密切相关。
  1)伦敦金融城的历史积淀。
早在17世纪伦敦就已是闻名世界的城市商业中心。尽管早期的金融服务并不完善,服务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包括保险、股票经纪和投资等,但是它奠定了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一些金融服务供求的原则被提出,而且金融业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活跃最终使伦敦率先成为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1870—1914年伦敦金融中心达到鼎盛,这使伦敦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2)经济结构调整机遇。
英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调整给伦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英国的制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衰退,就业人口迅速向服务业转移,为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和人才资源。英国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也都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获得了相应的增长。
  3)政府城市规划引导金融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在伦敦的城市规划中,突出了金融中心的特点,致力于建设能够集中商贸活动的特别分区。进入20世纪后,制造业的就业与居住人口逐渐外流,伦敦的国际商务机构大量增加,并向原有的住宅区方向逐渐扩展,并在西敏寺城区形成了与伦敦城金融中心相对应的以公司总部和专业服务业为主体的商务活动集中区。
随着办公区对居住社区的不断侵蚀,引发了英国社会与政府的广泛争论。在以保证公众利益和公共环境不受高强度和高密度开发破坏的强大社会影响下,伦敦开始采用抑制市场的策略对待商务区的渗透,在伦敦制定了“限制性分区”(The Strategy of Containment by Zoning),将商务活动分区限制在以伦敦城和西敏寺区等单纯的CBD内,此区域内提供公司总部、专业服务和零售、娱乐等活动场所,而对面广量大的居住社区(Communities)进行严格保护。
实施该立法和有关政策后,伦敦中心区有限制的CBD战略很好地保留了伦敦城市历史风貌(Fabric),但同时也带来了伦敦在吸引全球一体化的私人资本投资方面的劣势。因此,在保护中心区历史风貌的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商务办公区的发展需求,20世纪70—80年代,伦敦形成以泰晤士河码头区城市改造为代表的新城市化中心区,并逐渐成为伦敦第二个中央商务区。于是,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多点发展的新模式。

(英国经商处 杨会军)